渾水水庫排沙的規律
渾水水庫排沙的規律
南方中、小水庫實測排沙觀測資料很少,不可能從原型資料中找出排沙的規律,供增建排沙洞設計和管理運用參考。
現將陜西水科所在0.3m寬、30m長,比降為0.02的玻璃水槽中,模擬紅寺壩水庫的渾水水庫排沙試驗資料介紹如下:
試驗組次及模型布置
根據該河入庫洪水特性,選定了三級入庫洪水流量(254.172,107m3/s,不同的入庫含沙量(14.3~115kg/m)和中值粒徑(0.008~0.030mm),入庫洪水歷時為25-33h。
并按汛期灌溉和排沙要求初步選定了三級排沙水位(645,642,637m)和不同的排沙洞泄流規模,共進行了27組試驗。
模型布置件下,渾水水位上升速度相同。兩者在洞徑相同的情況下,起始水位H排愈高,出庫平均流量愈大,渾水在庫內停滯時間短,使排沙比增加:
另一方面,由于排沙起始水位H#愈高,回水距離愈遠,異重流(或明流)運動到壩前過程中,淤積量增多,使排沙比減少。兩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。
只要泄流規模合理,蓄水與排沙并無矛盾。這一規律非常重要,因為汛期高水位運用不但經濟效益高,而且可以防止推移質泥沙淤積在有效庫容內。
渾水水庫排沙對于南方少沙河流,排沙效率也是非常高的,在泄流規模足夠的情況下,排沙比可以達到50%~80%。
- 上一篇:泄空沖刷是保持一定有效庫
- 下一篇:出庫渾水的利用
本文字內容歸本站版權所有,轉載請注明來自 振忠水利(http://www.theconnectiv.com)